痛悼龚煌城先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郑张尚芳 惊悉龚煌城先生仙逝,不胜哀悼之痛。我与龚先生在语言学上研究对象、道路、见解,有极多相同之处,每每相谈,常获心意互通之乐;先生遽归道山,使我顿失知音!嗟乎,今后如有新得,将于何处觅先生共谈!如何能再得共决其疑的机会与乐趣啊。
在上古音方面,我们都利用汉语与藏文的比较来立论,我们都服膺李方桂先生的上古音研究成就,又对之作了一定程度的修正:尤其声母方面,如“来、喻”拟音互易,重纽三等介音拟作r, 组krj改klj,冠l变定,rt 组变知,等等,我们各自独立摸索,竟都取得相同的结果。有一次龚先生在发稿后发现我也有相同想法时,还特地加注说明,令人感动。这是我与先生心意相通的明证。
在上古音的韵母方面我们有不同见解,这是正常的,有不同才更增加讨论切磋的机会与兴趣。龚先生在西夏文拟音上有成功的构拟,其韵母分等最有系统。但依我的研究结果,觉得二等i介音太晚应改r,元音的紧松分韵,要改为依“转”(循环)设不同冠音s-、l-,x-、v-, r-等区分,才合于西夏为羌语支语言多复辅音的特性(因未得暇详论,只发了会议提要)。方拟找机会与先生长谈研讨,不想先生走得那么匆遽,讨论无由,可为长叹,只能留为永远的遗憾了。
这里附发上照片两张:(1)我与龚先生初次识面于1995年6月27-30日第4届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议(威斯康辛大学),当地的The Capital Times记者为我们拍的照片(我、陆俭明、龚先生),说是两岸语言学者破冰式的会晤交流。(2)2002年8月14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纪念李方桂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汉语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华盛顿大学(我、宫本昭宏、龚先生夫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