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略唁電追思文輓聯著作目錄音容剪影首頁
事略 (Biography):
  龔先生1934年生於雲林北港,1957年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後,在台北市立大同中學擔任九年英語教師,期間曾獲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赴美進修半年。1966年獲德國慕尼黑大學哥德學院獎學金,赴德留學,進德語師資班,1968年結業後入慕尼黑大學攻讀歷史語言學,1974年獲得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at Munchen)哲學博士學位。在學中曾任德國慕尼黑大學東亞文化研究所講師。1976年返回台灣從事研究工作,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涵蓋漢語上古音、漢藏比較語言學以及西夏語文。2004年自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退休,續任語言所兼任研究員及學術諮詢委員。
  研究生涯期間,他曾於1991-1992年任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訪問教授。1996-1997年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東亞語言學系訪問教授。1997年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獎金,以三個月為期訪問俄國莫斯科大學、俄國科學院聖彼得堡東方學研究所、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國外西夏學與藏緬語權威學者做學術交流。1998年受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在長達三十餘年的學術生涯之中,龔先生獲得許多重要的榮譽。他曾經五度獲得國科會傑出獎(1986-1987、1989-1990、1992-1993、1994-1995、1996-1997)、兩度榮任國科會特約研究(1998-2001、2001-2004),並且當選為美國語言學會的榮譽會員(Honorary membership in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 2001),以及中央研究院第二十屆院士(2002)。他最重要的著作有《西夏語文研究論文集》以及《漢藏語研究論文集》,是他主要專長研究領域──古漢語、西夏語和漢藏比較語言學的集大成著作。在這些領域當中,龔先生的研究成果都獲得普遍的肯定,成為世界級的領導學者。
  龔先生是一位傑出的語言學家,他精通日語、德語、英語,能閱讀法語、荷蘭語及俄語等,他也是第一個精通漢語上古音、藏文、緬甸文、西夏文,並能利用這些材料進行漢藏語比較研究的語言學家,在1980年發表的成名著裡,他將四個元音的漢語上古音系與五個元音的古藏語元音系統及分析古緬甸文所得的三個元音的系統加以比較,得出若干條漢、藏、緬元音對當關係的規律。
  從1980年以來的二、三十年間,龔先生把共同漢藏語音節的每個部分都做了比較研究,是第一位把漢藏比較放在有系統的、堅固的基礎上的學者,並屢屢對漢藏語比較研究百年來懸而未決的基礎課題作出重大突破。他的古漢語音韻系統是高本漢、李方桂之後最新、最成功的系統;在西夏語文研究方面,他首先發現韻母的音韻轉換現象,並探索各種轉換的規律及其與構詞法的關聯,更進而探討西夏語音韻的歷史演變,他的原始西夏語音韻構擬為包括俄、日、美、中在內的西夏學代表學者的一致認同與採用。他的研究,總是立足尖端,而饒富創見,足為語言學界的模範。
年表 (Timeline):
1934年12月10日出生於雲林北港。
1958年6月 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1961年 與蔡盞女士共結連理。
1961-2年 美國舊金山大學英語教師進修班結業。
1962年 長女龔琪琇出生。
1964年 次女龔琪惠出生。
1965年 三女龔琪玲出生。
1966年 獲德國慕尼黑大學哥德學院獎學金,赴德留學,於德語師資班進修。
1967年 結業後入慕尼黑大學攻讀歷史語言學。
1974年 完成博士論文《Die Rekonstruktion des altchinesischen unter Berucksichtigung von Wortverwandtschaften》,獲得慕尼黑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76年 返回台灣從事研究工作,任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約聘副研究員。
1977年 升任史語所副研究員。
1980年 完成《漢、藏、緬語元音的比較研究》重要論文。
1981年 升任史語所研究員。
1986年 獲聘為史語所第二組主任。
1986-87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1989-90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1992-93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1994-95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1996-97年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研究獎。
1988 於國立臺灣大學中國語文學系開設「上古音研究」、「漢藏語歷史比較語言學」、以及「西夏語文研究」課程。
1988、1991年 獲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等研究獎。
1991-1992年 擔任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亞非語言文化研究所訪問教授。
1996-1997年 擔任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東亞語言學系訪問教授。
1997年 受邀至美國康乃爾大學LSA Linguistic Institute講授‘Topics in Old Chinese and Proto-Sino-Tibetan’。
1997年 獲選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獎金計畫得獎人。
1997年 擔任語言所籌備處研究員。
1998年 獲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獎金,以三個月為期訪問俄國莫斯科大學、俄國科學院聖彼得堡東方學研究所、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1998年 受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1998-2001年 執行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漢藏語音韻的歷史比較研究」。
2000年 擔任中央研究院大陸研究推動委員會委員。
2001年 擔任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詞典編輯委員會委員。
2001年 獲選為美國語言學學會榮譽會員。
2001-2004年 執行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題目為「漢語、壯侗語與苗瑤語關係的研究」。
2002年 榮膺中央研究院第二十四屆院士。
2002年6月 《西夏語研究論文集》出版。
2002年8月 《漢藏語研究論文集》出版。
2005年1月 自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退休,續任語言所兼任研究員暨學術諮詢委員。
2004年9月-10月北京大學訪問教授,舉辦「上古音研究」系列演講。
2004年11月 榮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
2004年12月 《漢藏語研究: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出版。
2005年 應邀至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及美國語言學學會講授‘Reconstructions of Old Chinese and Proto-Sino-Tibetan’。
2006年6月 榮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傑出校友」。
2006年10月 榮獲台灣語言學學會「終身成就獎」。
2010年9月11日 與世長辭,享年77歲。安厝於新北市石門區金華山墓園T61號。
2010年9月 獲頒總統府褒揚令。
2010年11月 生平事蹟資料由國史館設立個人專檔。
Copyright 2010.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