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語言暨語言學》
列印 分享
字級:
[OA] 漢魏六朝稱代詞研究
《語言暨語言學》專書系列 A6
  • 作 者魏培泉
  • 尺 寸19 X 26 cm
  • ISBN957-019-020-5
  • GPN1009303964
  • 出版日期2004-12-31
  • 頁數369
  • 定價新台幣600元/USD25
簡介 查看目錄

上古漢語的稱代詞在語法上是一個很特殊的類,它有許多語法特徵是和名詞不一樣的。然而到了漢代以後,稱代詞的獨特性逐漸消失,和名詞間的界線趨於泯滅。本文主要的目的是探討稱代詞這種演變的過程,並試圖為這些演變的形成提出我們的解釋。
本文研究的材料以兩漢及六朝的文獻為主,以先秦及隋以後的文獻為輔助材料。主要的材料大致可分為如下數類:東漢及六朝的經子注解、東漢及六朝的佛經、兩漢六朝的史書,以及其他較接近白話的各類著作。
在方法上,本文兼用共時的語法描寫及歷時的比較方法。也不獨宗某家某派的語法理論,而採兼容並蓄的方法。
在有史以前漢語代詞也許曾經有個很嚴整的語法形態系統。如是,它的瓦解過程大概是綿遠的而且是有地域性的,這一點在先秦的作品中多少是反映出來了。但是根據現有的材料,代詞系統泛地域的解體時代目前還只能定位在東漢以後。在這個研究中,我們先區別不同材料所可能分布的時段及地域,再分別考量不同代詞各自的發展,估計它們功能轉變的時代,並嘗試將它們連繫起來,以說明其演變的共通規則及推動演變的原因或機制。
綜合本文的研究,上古漢語代詞體系從漢代以後經歷了一段劇烈的變動與改造的過程。舉其大要:有些代詞原有的形態對比已經消失或趨於消失,無論其原來的對比是語用上的還是語法上的。有些代詞與其他詞彙進行替換,其中有的還配合複音化的趨勢,利用構詞法或構形法而轉換為新詞;有的是合併舊有的不同形式而造成約化的結果。有的代詞取消了,同樣的功能改以其他的句法手段來表示。代詞和其他的詞類相比,不僅在狹義的形態上不再顯得獨特,在詞序上也和其他詞類趨於一致。這種和其他詞類趨同的演變至遲在東漢已經大致完成,而且很有可能可以更望前推到東西漢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