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語言暨語言學》
列印 分享
字級:
[OA] 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
《語言暨語言學》專書系列 W2
  • 作 者丁邦新、 余靄芹(編)
  • 尺 寸19 X 26 cm
  • ISBN986-001-203-2
  • GPN1009401458
  • 出版日期2005-06-30
  • 頁數588
  • 定價新台幣1000元/USD40
簡介 查看目錄

李方桂先生 (1902-1987) 一九二八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取得語言學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印第安紅人語言Athabaskan的一支,導師是Edward Sapir。次年回國,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所長之聘任語言組研究員,那時他二十七歲,當時語言組另外的兩位研究員是趙元任先生和羅常培先生。就是這三位先生開闢了中國語言學科學研究的新園地,他們的貢獻是不朽的。一九四○年代末期,李先生到了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趙先生在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羅先生則在北京大學,從此推動了中美兩地中國語言學的發展。
李先生從一九三○年代開始,閱讀清人關於音韻學的著作,不久就發表有名的文章〈切韻 A^ 的來源〉;調查海南島海口方言,發現吸入音的 ? 和 ?,並自行設計實驗的儀器;自修藏語,發表〈藏文前綴音對聲母的影響〉;幾乎在同一時間,又開始研究泰語,調查廣西的龍州土語,武鳴土語,其後都發表專書。這就奠定了李先生一生所走的方向:漢語上古音、古藏語研究、比較侗台語、和印第安語研究。每一項研究都是開拓性的,成果卓著,啟發後學。
二○○二年,在李先生百年冥誕的時候,華盛頓大學召開了一個國際學術討論會來紀念他。會議的主題是「漢語史研究」,因為上述李先生的治學方向都跟漢語史有關。漢藏語系究竟包括那些語言到現在尚未有定論,李先生的看法是認為漢語、藏語、侗台語、苗傜語都有親屬關係。連Athabaskan語也有人認為跟古漢語有關。現在把那次會議的部分論文匯集成一本專集,希望在這個廣闊的漢語史研究範圍裡,提供一點新的看法。證明李先生開闢的道路總是有人沿著他的腳印不停地走下去。
華盛頓大學和中央研究院語言所籌備處二○○○年曾經合作出版《語言變化與漢語方言》一書,也是紀念李方桂先生的論文集。現在再度合作出版這一本書,可以視為前書的姊妹篇。緬懷李先生跟這兩個機構恆久的情誼,這樣的合作顯示深刻的意義。華大的會議得到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的支助,我們特別在此致謝。出版的過程裡,籌備處何大安主任熱心支持,我們也要向他表示謝意。
最後,我們要藉這個機會向學術界宣布一件事,「紀念李方桂先生中國語言學研究學會」(Li Fang-Kuei Society for Chinese Linguistics) 已經在華盛頓州正式成立,此後我們就有一個永遠的學會來紀念李先生,來推動中國語言學的發展。

丁邦新
余靄芹
二○○四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