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魏培泉
研究員
|
|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港區115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聯絡電話:02-2652-5028
郵件信箱:weipc@gate.sinica.edu.tw
|
|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
經歷
本所副所長(2006.8.1-2007.7.31) 本所副研究員(1997.8.13-2001.6.21) 本院史語所副研究員(1991.7-2001.6.21) 本院史語所助理研究員(1985.8-1991.7)
|
論文著作 - 期刊論文
- 魏培泉。2019。〈從常用詞的分布看紅樓夢的作者問題〉。《歷史語言學研究》 13: 108-136。

- 魏培泉。2019。〈上古漢語意動式的發展〉。《臺大中文學報》 65: 1-24。

- 魏培泉。2016。〈經驗體標記「過」的歷史由來〉。《語言暨語言學》 17(2): 265-290。

- 魏培泉。2015。〈古漢語時體標記的語序類型與演變〉。《語言暨語言學》 16.2: 213-247。

- 魏培泉。2013。〈近代漢語動趨式中的「將」〉。《語言暨語言學》 14(5):875-928。

- 魏培泉。2013。〈「V-過-來/去」的歷史發展〉。《中國語言學集刊》 7.2: 115-148。

- 魏培泉。2010。〈「是否-V(N)P」句式的由來〉。《語言暨語言學》 11.2:335-392。

- 魏培泉. 2009. 〈中古漢語時期漢文佛典的比擬式〉. 《台大文史哲學報》 70:29-53.

- 魏培泉。2007。〈從否定詞到疑問助詞〉。《中國語言學集刊》 1.2:23-57。

- 魏培泉。2007。〈關於差比句發展過程的幾點想法〉。《語言暨語言學》 8.2:603-637。

- 魏培泉。2005。〈中古漢語使成式中心語辨識法之探討〉。《漢語史學報》 5:73-90。

- 魏培泉。2004。〈近代漢語能性動補結構中賓語的位置〉。《語言暨語言學》 5.3: 663-704。

- 魏培泉。2001。〈中古漢語新興的一種平比句〉。《臺大文史哲學報》 54:43-66。

- 魏培泉。2001。〈「弗」、「勿」拼合說新証〉。《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72.1:121-215。

- 魏培泉。2000。〈東漢魏晉南北朝在語法史上的地位〉。《漢學研究》 18特刊:199-230,「台灣語言學的創造力專號」。

- 魏培泉。2000。〈說中古漢語的使成結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71.4:807-856。

- 魏培泉。2000。〈先秦主謂間的助詞「之」的分布與演變〉。《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71.3:619-679。

- 魏培泉、譚樸生、劉承慧、黃居仁、孫朝奮。1997。〈建構一個以共時與歷時語言研究為導向的歷史語料庫〉。《中文計算語言學期刊》 1.2:131-145。
- 魏培泉。1993。〈古漢語介詞「於」的演變略史〉。《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62.4:717-786。

- 魏培泉。1993。〈論用虛詞考訂〈焦仲卿妻〉詩寫作年代的若干問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62.3: 531-567。

- 魏培泉。1988。〈詩毛傳與爾雅釋詁等三篇之比較研究〉。《中國文學研究》 2: 1-60。
|
論文著作 - 研討會論文
- 魏培泉。2002。〈從常用詞的分布看《紅樓夢》的作者問題〉。紀念李方桂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漢語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 魏培泉。1999。〈古漢語語料斷詞標類的準則與問題〉。詞彙語意與詞彙演變研討會。台北福華太平洋翡翠灣。
|
論文著作 - 專書論文
- 魏培泉。2015。〈上古漢語副詞「其」、「將」的功能與來源〉。《古漢語語法研究新論》 244-257。張顯成、郭作飛,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 魏培泉. 2010. 〈《關尹子》非先秦作品之語言証據〉. 《臺日學者論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 95-128. 鄭吉雄、佐藤鍊太郎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 魏培泉. 2009. 〈從道路名詞看先秦的「道」〉. 《觀念字解讀與思想史探索》 1-51. 鄭吉雄編, 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 魏培泉。2006。〈臺灣五十年來漢語歷史語法研究述評〉 。《五十年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魏培泉。2003。〈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語法的重要發展〉。《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與發展》(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

- 魏培泉。2002。〈《祖堂集》中的助詞「也」--兼論現代漢語助詞「了」的來源〉。《含章光化—戴璉璋先生七秩哲誕論文集》 491-543。臺北:里仁書局。

- 魏培泉. 1999. 〈論先秦漢語運符的位置〉. In Honor of Tsu-lin Mei: Studies on Chinese Historical Syntax and Morphology. in Alain Peyraube and Sun Chaofen, eds., Paris: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 魏培泉。1997。〈論古代漢語中幾種處置式在發展中的分與合〉。《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 4:555-594。

- 魏培泉。1994。〈古漢語被動式的發展與演變機制〉。《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 2 : 293-319。

|
論文著作 - 專書
- 魏培泉。2017。列子的語言與編著年代。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526。

- 魏培泉。2004。《漢魏六朝稱代詞研究》。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 魏培泉。1982。《莊子語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論文著作 - 技術報告
- 魏培泉.劉承慧.黃居仁.吳雪如。2000。《明清小說動補詞語表》。中央研究院詞庫小組計術報告。
- 魏培泉.劉承慧。1998。《竺法護譯經詞表》。國科會計劃 NSC 86-2411-H-110-00成果報告。
- 魏培泉。1998。《中古佛經斷詞手冊》。國科會計劃NSC 86-2411-H-110-002成果報告。
- 魏培泉.劉承慧.譚樸森.黃居仁。1997。《論語詞頻表》。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計劃技術報告。
- 魏培泉.劉承慧.譚樸森.黃居仁。1997。《古漢語詞頻表(甲)》。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計劃技術報告。
- 魏培泉。1997。《上古漢語詞類標注手冊》。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計劃技術報告。
|
|
|
|
|
|
保有個人資料檔案公開項目彙整表
服務電話:+886-2-2652-5000, 6614-5000 傳真:+886-2-2785-6622
電子信箱:ilsecretariat@sinica.edu.tw
地址:台北市115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28號
- Copyright 2012.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
|